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了仓库保管员的工作,拿2万元去买国库券
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了仓库保管员的工作,拿2万元去买国库券,当天就挣了800元。之后,他辗转全国各地收购国库券,1年时间就赚了100多万,人送外号“杨百万”。
杨怀定原本在上海铁合金厂工作,每天守着仓库,过着喝茶看报的悠闲生活。
可是,他不甘心过平淡安稳的生活,就主动辞了公职。这时,他手里有2万元的积蓄。
4月21日一大早,他揣着这2万元来到了西康路的静安证券业务部。
几天前,待业在家的杨怀定在看报纸时,发现了一条重要的资讯。
1988年4月21日起,国家将开放国库券市场,首批试点的7个城市就包括上海。
看完新闻,他就认定这是个不错的投资机会,于是,发行当天早早出现在了证券营业部。
这一天,国库券开盘价104元,他用2万元迅速买进。
等到他吃完了午饭,回到营业部一看,国库券已经涨到了112元,他果断出手。
才一个上午,不算佣金,他就挣了800元,抵他之前一年的工资。
后来,他发现各个城市的国库券价格存在差异,就开始辗转各地,收购国库卷,带回上海高价卖掉,两个月就赚了10万元。
杨怀定不光赚了钱,还成了很多银行的座上宾,被当作救星。
在当时,越穷的地方,人们越不信任国库券,很多地方发行国库券甚至靠摊派。有些人虽然买了国库券,但急于脱手,就打八折抛售给银行。
那时的银行都比较缺钱,国库券业务的启动资金有的不过十几万,大家都来兑钱,银行压力很大。
这个时候,杨怀定会拖着一个几十公斤的大行李箱,来到银行。
大箱子里面装的不是别的,全部是现金。银行有了现金,结了燃眉之急,所以他们特别欢迎杨怀定的到来。
当时科技不发达,个人异地取款很困难,杨怀定只能携带现金到处跑。他最怕坐火车,万一箱子的手柄裂开,里面巨额的钱散落一地,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一天,《解放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上海有人聘请两名**当保镖,月薪1200块。
这个人正是杨怀定。他以个人身份,专门到公安局聘请**保护自己的安全,从此携带巨款在全国奔波时,都不再胆战心惊了。
但当时,杨怀定还有一个担心。
这天,他来到了税务局,向工作人员咨询国库卷交易是否要交税。
当时国库券是新事物,杨怀定是第一个跑去咨询的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经验。他们只能现场查阅相关文件和条例,后来给出了结论,买卖国库券不用交税。
从此,杨怀定心里没了顾虑,放心大胆地投入到国库券交易事业中来。
到了1989年,不过一年多时间,他就赚了100多万,“杨百万”由此而来。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而国库券收益率也不如之前,杨怀定开始转战股票市场。开业当天,他一人就独揽了交易量的一半,轰动一时。
他盯上了电真空这只股票,当时面值100元,他以90元的股价买进。半年后,电真空股价涨到了800元,他全部抛出,净赚了150多万。
杨百万是最早一批在股市里呼风唤雨的大户,获得了“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号。他屡创传奇,多次成功逃顶。
1993年,沪指从400点冲上了1500点,杨怀定当即抛出,随后,大盘暴跌至1000点以下;
2008年5月,在印花税调高股市大跌之前,他抛出全部股票,躲过了有名的“5.30”行情;
到了9月,他预言,又到了“5.30”前夜,再一次抛掉所有股票。后来的三个月,股指一直在调整,一度超越了5月的下跌行情。
2000年10月,他还走上北京大学的讲台,介绍自己从一个投机者到理性的投资者的蜕变经历和经验。
成名后的杨怀定在全国举办了很多场公益讲座,向广大散户分享自己20年股海实战经验,传授证券投资心得。
学历不高的他出版过五本书,其中《要做股市赢家》还获评"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
2021年6月14日,杨怀定因病逝世,享年71岁,“杨百万”的投资传奇从此画上了句号。
@桃叶渡春风
作为第一代草根股神,杨怀定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把握住了时代的机遇,成了远近闻名的“杨百万”。
他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你的机会;我老了,但我特别想告诉年轻人,一定要捕捉到属于你们这代人的机会。”
作为普通人,我们难以复制他的成功,但正如他所言,我们要学习怎么去捕捉属于自己的机会,做最好的自己。
当然,他当年能够创下投资神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紧跟党和***的政策。
现在***提出房住不炒,鼓励大家加入资本市场。
买房还是买股票,你怎么看?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去世#
关注我@桃叶渡春风 ,读有温度的历史!
下一篇:汽车过户需要什么手续 主要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