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包括三个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与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有关。

  养老金计发基数采用的是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在岗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人社部会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工资数据进行确定。

  不过,由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一般是在5月份之后才会公布,导致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迟迟不能确定,一般会延迟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就导致当年上半年退休的人员,在人社部门核定其退休养老金时不得不采用上年度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被称为预发养老金,待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后,再进行养老金重算补差。

  2021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已经在5月份由我国统计局公布了,后续各地也将陆续公布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数据,紧接着当地的人社部门根据工资数据公布2022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然后社保经办部门会对预发养老金人员进行养老金重算,并补发养老金。

  那么,能补发多少养老金呢?一个实例讲清楚了,下面就跟随【社保大看台】一起了解下。

  张大姐今年50岁,2022年4月份**了退休手续,工龄30年,其中视同缴费年限5年,本人缴费工资指数是0.7636,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为67890元,养老金计发基数采用的是2021年的数据,为7500元,经核定后的养老金为2675.82元,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缴费工资指数)&pide;2×工龄×1%

  =7500×(1+0.7636)&pide;2×30×1%

  =1984.05元;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pide;计发月数

  =67890&pide;195

  =348.15元;

  ③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7500×0.7636×5×1.2%

  =343.62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把#换成@)